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
近年來,江蘇省鎮江市慈善總會深深感到城鄉社區是基層治理的“基本單元”,也是新時代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“基礎所在”。作為基層慈善組織,如何做細做實、做好做優慈善項目,讓黨委和政府認同認可、讓困難群眾可觀可感,就是要自覺融入城鄉社區治理體系、發展社區慈善事業,為困難群眾提供家門口的慈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,這是新時代賦予基層慈善組織的新任務、新使命。
為此,鎮江市慈善總會在深入調查研究、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,決定聯合民政部門把提供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作為重點特色項目組織實施,下沉慈善資源、融入基層治理,努力構建“需求發現—資源匹配—服務上門—精準幫扶”的社區慈善服務體系。經過近兩年的探索實踐,取得了顯著成效,在全市初步形成了“黨建引領、慈善主導、典型引路、項目支撐、各方參與”的協同聯動推進機制,主動發現、及時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組織志愿者服務2900場次,支出幫扶資金21524.40萬元,惠及困難群眾38.44萬人次。主要做法是:
一、明確主體,建強載體。在四級慈善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,著力解決鎮(街道)和村(社區)兩級最基層慈善組織能力不足的問題。目前,全市所有鎮(街道)慈善服務中心全部建成,均配有2-3名專職人員,做到了有組織機構、有專職人員、有服務場所、有資金保障。大力推進有條件的村(社區)建立慈善組織,2024年底基本實現了全覆蓋。
二、整合資源,融合發展。按照“陣地整合、服務融合、資源聚合”的工作思路,廣泛凝聚所在社區的部門單位、民營企業、社會組織、社會工作者、社區志愿者等社會各界力量,構建了“慈善+社工+志愿服務+網格員+社會力量”的融合發展機制,建立了1個困難戶由“1名黨員干部+1名慈善社工+1名志愿者+1名網格員+N名社會愛心人士”共同組成的服務專班,匯善聚愛一起同行,為困難群眾提供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。
三、摸清底數,掛圖作戰。全面開展入戶調查,建立健全“一社一冊、一戶一檔、一人一策”的服務臺賬,制作幫扶對象分布圖并動態更新,成立專班、明確責任、掛圖作戰、跟蹤服務?!凹议T口慈善”提升了困難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四、典型引路,穩步推進。邊試點邊探索,邊總結邊提高,通過典型引路穩步推進。2023年5月,首先選擇了困難群眾相對較多的部分街道和社區先行先試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,2024年3月,鎮江市政府轉發了市民政局、市慈善總會《關于全面推進社區慈善創新轉型,全力提供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的實施意見》,在全市重點培育15個鎮(街道)、30個村(社區)作為先行典型,引路開道、深入推進、全面展開。
五、黨建引領,強化保障?!凹议T口慈善”服務融入社區治理,更加注重黨建引領,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,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書記的“頭雁”作用,有力保障了社區慈善工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,不留盲區、不留死角。鎮江市慈善總會依托黨員志愿者組建社區慈善工作隊伍,構建了以社區黨委、黨支部、黨小組、黨員中心戶為核心的社區“黨建+慈善”服務體系?!包h建+慈善”扎根城鄉社區、融入基層治理、服務困難群眾。
實踐證明,“家門口慈善”,聚焦困難群眾需求、聚集社區慈善資源、聚合社會愛心力量,“救”在群眾身邊、“助”在村社門口,百姓“推門即享”“急難”及時解決,精準服務零距離、貼心守護全方位,發現早、來得快、幫得準、效果好,城鄉社區一致稱贊、困難群眾普遍點贊。2024年3月,中華慈善總會會長宮蒲光和江蘇省慈善總會領導來鎮調研指導,對鎮江市創新開展的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,予以充分肯定,鼓勵鎮江市深入推進、全面覆蓋,形成特色、打造品牌。鎮江市委、市政府高度認可,要求繼續創新探索、做優做強做出品牌。全國各地的慈善組織也慕名前來學習考察,目前已達50多批次。《新華日報》頭版作深度報道,《中國網》《人民號》《慈善公益報》《江蘇慈善》《鎮江日報》等作專題報道,并在全省慈善項目工作經驗交流會上作專門介紹。江蘇省慈善總會會長李小敏和鎮江市委書記馬明龍也高度肯定,勉勵大家創新實踐、扎實推進。
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,通過“小切口”激活“大慈善”,推動慈善資源下沉社區、慈善工作融入社區、慈善文化深入社區,培育“人人可慈善、慈善為人人”的社會生態,充分發揮了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,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和慈善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難題,充分體現了創新性、示范性、群眾性,在城鄉社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,具備可持續、可復制的推廣價值。
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確提出“國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,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,發展社區慈善事業”?!凹议T口慈善”服務項目的深入實施,有力推動了社區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,“依法有序發展社區慈善”已列入2025年鎮江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。鎮江市委社會工作部、市民政局、市慈善總會聯合印發了《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慈善事業,優化提升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的指導意見》,就健全社區慈善組織、發展社區慈善基金、打造社區慈善陣地、培育社區慈善隊伍、構建社區慈善機制、濃厚社區慈善氛圍等六個方面,明確了總體要求、工作目標和保障措施。
隨著“家門口慈善”服務的深入推進、全面覆蓋,更多帶著溫度的社區慈善項目,將在全市城鄉社區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,主動發現、及時救助、精細管理、優質服務,讓困難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慈善服務,“大愛鎮江”的城市底色將更加彰顯,善行善治成為時代脈搏。(王 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