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
據統計,截至2024年底,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3.1億,65歲及以上人口2.2億,占比分別為22%、15.6%,已步入中度老齡化階段。就發展而言,至2035年的10年間,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“窗口”階段,銀發經濟蘊含巨大發展潛力,預計GDP占比將由6%上升到9%左右,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。
銀發經濟一端連著民生,一端連著產業。日前,民政部部長陸治原發表署名文章,重點談及養老服務提升、銀發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舉措,強調統籌推進養老事業和產業發展,大力發展銀發經濟,更好助力經濟發展大局。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健全覆蓋縣鄉村三級的養老服務網絡,貫通協調以居家為基礎、社區為依托、機構為專業支撐的三類養老服務形態,更好滿足老年人助餐、助潔、助醫等急難愁盼需求。
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陸治原在提到養老服務時表示,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老齡化、高齡化、少子化趨勢,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在弱化,需要推動養老服務從“三無”(無勞動能力、無生活來源、無贍養人和扶養人)老年人向全體老年人拓展。要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,形成一刻鐘養老服務圈等。
3月23日,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指出,加快推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各項部署落地落實,首先是要統籌完善老齡工作政策體系,構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“四梁八柱”。要持續完善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,推動養老產業與文化、旅游、健康、體育、家政等相關產業和業態融合發展,豐富拓展養老服務消費領域和消費場景,釋放養老消費潛力。培育壯大養老服務經營主體,支持養老產業規?;?、標準化、集群化、品牌化發展,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。持續推進居家適老化改造,做好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工作,加大對老年助餐服務、康復輔助器具購置和租賃支持力度,擴大普惠養老服務。加快養老科技和人工智能發展應用,推廣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產品。
近年來,各地、各部門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實踐,為老服務和老年人消費日趨多樣,新的消費模式業態不斷涌現,老年消費潛力逐步釋放,已形成更加多元的服務業態與更加繁榮的消費市場。作為助推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,慈善公益在養老服務的各個領域擔當重任,大顯身手。為老人謀幸福、為養老機構謀福利、為養老事業謀發展,持續打造出養老服務的慈善公益樣本。
上海:積極構建“五邊形”養老服務體系
上海是銀發經濟創新的領先城市。近年來,銀發經濟在上海得到快速發展,針對老年人群的經濟活動與市場蓬勃興起,更有上海市政府持續推進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如《上海市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》等,為銀發經濟注入了強大活力,助其成為城市重要經濟增長點。作為中國經濟與文化中心城市,上海銀發經濟市場同樣活躍,老年人消費欲望更為旺盛,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更高。據統計,2024年度,上海以中老年人為消費主體的短劇行業市場規模達到504億元。上海虹口區作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區域,展現了線下老齡消費的成熟形態,老年人日常消費活躍,社交需求旺盛。上海黃浦區著力構建“五邊形”養老服務體系,積極推進“10分鐘頤養生活圈”建設。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近日開展的“學雷鋒 惠老助老”主題慈善集市活動,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“孝親敬老”公益項目的主要部分,慈善企業積極參與其中,為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品質貢獻力量。
陜西:跨領域資源整合、全鏈條產業布局
近年來,陜西省在養老服務領域連續推出多項政策,如《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》《陜西省養老服務條例》等,初步構筑了養老服務體系框架。近日,陜西省民政廳、省文化和旅游廳又聯合出臺《關于豐富老年文化 繁榮養老產業若干措施的通知》(以下簡稱《通知》),以進一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對老年教育、旅居康養、文化產品等方面的需求。三秦大地歷史底蘊與文旅資源豐富,秦唐文化、秦嶺生態、紅色旅游等已形成發展“文化+養老”產業的獨特優勢?!锻ㄖ分荚谔嵘夏耆宋幕钇焚|、推動老年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。通過文化資源與養老服務的深度結合,既可激活銀發經濟,又可傳承各地特色文化,促進“以文促養、以養興文”的良性循環。《通知》包含挖掘文化陣營、助力市場繁榮,發展旅居養老、豐富文旅產品,開設老年電視文化通道、提供普惠養老文化,出版老年圖書、滿足閱讀需求等4個方面10項內容,重點解決當前老年文化發展的堵點、難點、痛點問題,并系統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。
山東青島:建立“銀齡行動”志愿服務隊伍
日前,山東省青島市召開2025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,要求建立健全市、區(市)、鎮(街道)、村居四級老齡工作體系,加強養老服務、健康支撐、社會保障、社會參與、權益保障等涉老政策的優化銜接。2025年年底前,全市各區(市)60%以上城鄉社區計劃建立“銀齡行動”志愿服務隊伍,高質量完成新增簽約2000張以上家庭養老床位、新增享受助餐優惠老年人2萬人以上、建設30處社區嵌入式失智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等市辦實事任務。力爭將青島打造成為候鳥式旅居養老的北方基地。據了解,青島市將分三個層次組織開展“銀齡行動”。第一層次為鼓勵專家學者、高端人才等發揮智力支持作用,參與國家、省級層面的東西部對口幫扶;第二層次為市老齡委成員單位和各區(市)成立銀齡志愿服務隊伍,培樹“銀齡行動”品牌;第三層次為在村(社區)成立銀齡志愿服務隊伍,積極參與社區治理、公共服務。
廣東汕頭:明列基本養老服務清單
為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,廣東省汕頭市近日出臺《汕頭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》,在物質幫助、照護服務、關愛服務、社會優待等4個方面詳細羅列30項服務項目,旨在讓老有所養有量更有質。
小飯碗,大民生?!按嫘拈L者飯堂”日益贏得老年人歡迎。近年來,汕頭市先后在6區1縣建成169家長者飯堂,初步構建“中心城區10至15分鐘、外圍城區20至25分鐘”的助餐服務圈。在汕頭小公園,一家“存心長者飯堂”在愛心企業資助下,每天免費送出300份愛心餐。此外還以“長者飯堂”為依托,設置公益服務站和慈善超市,打造出一個多功能慈善服務綜合體,讓社區慈善服務變得觸手可及,贏得社會各界交口稱贊。
福建福州閩侯縣:本地化照護,結對式幫扶
近年來,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積極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,著手開展一系列慈善公益養老實踐,讓老年人在自家熟悉的環境里享受貼心養老服務,令晚年幸福不斷增加。
閩侯縣居家養老信息服務中心堅持“本地化”招聘原則,經過系統培訓并考核合格的鄉村照護員達103人,在不斷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時效性的同時,也助力當地群眾就近就地就業。今年3月,閩侯縣以該縣火炬村為試點,啟動“鄰里守望·互助養老”項目,逐步探索既能滿足老年人生活需求,又能實現鄰里互助、增強鄉村凝聚力的養老新路。據了解,2018年以來,閩侯縣共投入1.08億元引進專業第三方運營企業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上門服務,建立健全閩侯縣智慧養老信息平臺,為“6+1”類服務對象提供包含40項內容的上門服務項目,惠及近萬名老人。(李濟慈)